來自海關的最新消息顯示,2016年一季度,青島和濟南海關共進口原油2734萬噸,同比增長78%,超過華南地區(qū),穩(wěn)坐中國原油進口第一大區(qū),占全國原油進口量的30%。3月當月,兩海關合計進口原油1024萬噸,同比暴增90%。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yè)內人士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的地煉企業(yè)獲得“三權”,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原油通過山東口岸進入國內。而原油的集中到貨加速推進了港口配套設施的建設進度,而周邊配套設施的完善也將帶動地煉的高速發(fā)展,對整個山東省煉化及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將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港口面臨考驗
據(jù)海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4年第一季度全國累計進口原油7472.32萬噸,2015年同期8034.21萬噸,而2016年第一季度為9109.696萬噸,同比增長13.39%。3月從青島港卸載的進口原油量激增至986萬噸,這些主要是地煉企業(yè)進口的,山東地煉已經(jīng)成為2016年原油進口一支重要的主力軍。
截至目前,已有13家企業(yè)獲得合計5459萬噸的原油進口配額,1家企業(yè)240萬噸的配額已公示,5家企業(yè)正在申請合計2123萬噸的額度,還有多家企業(yè)正在遞交申請,9成企業(yè)位于山東。如若全部獲批,地煉的原油進口配額可達到近8000萬噸。
安迅思分析師孫燕松表示:“石油化工聯(lián)合會協(xié)同專家組在一季度末對已拿到配額的企業(yè)進行回訪,部分企業(yè)之前承諾的淘汰落后產能和天然氣的儲峰罐進展較慢,因此目前申請配額企業(yè)的審查較此前更為嚴格。”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津告訴導報記者,截至4月22日,駛往中國的超級油輪數(shù)量在16個月中達到83艘。“超級油輪是指超過16萬噸載重量,可以運輸200萬到300萬桶原油的油輪。”一般來說,一艘油輪從伊朗至青島港需要倆個月的時間,如果2月出發(fā),4月剛好到達,而2016年2月原油現(xiàn)貨均價不足30美元/桶,至今原油現(xiàn)貨均價為42.862美元/桶,地煉企業(yè)僅原油差價就可獲得可觀利潤。一季度累計進口原油的9110萬噸中,僅3月份就進口了3261萬噸,創(chuàng)歷史第二高,僅次于2015年12月,同比大增21.6%。
導報記者手中的一份資料顯示,為了應對即將而來的大量原油,山東各個港口在加緊配套設施建設。萊州港近期計劃投建8條火車裝車線,其中四條為原油裝車線,計劃年底即可投入運營,后期船貨周轉速率將大大提升,也為地煉提油開創(chuàng)新的運輸渠道。此外,東營港在建10萬噸級泊位以滿足周邊煉廠原油接貨并降低地煉原料再次轉運成本。煙臺港新建10萬噸級泊位一個,日照港第三個30萬噸級泊位也將于2016年底峻工。
進口渠道多元化
海關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俄羅斯超越沙特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進口來源地,同比增長了57.7%,達每天110萬桶;沙特以每天94.1萬桶排名第二,同比下降了1.7%;安哥拉以85.6萬桶排名第三位;伊拉克和伊朗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位。除了東部中俄、西部中哈這兩條跨國原油管道穩(wěn)定供應中石油旗下煉廠外,地煉對俄油的青睞是推動俄油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地煉企業(yè)的眼里,俄羅斯ESPO(東西伯利亞-太平洋運輸管道)原油屬于中質、低硫、低酸、石蠟基原油,因其產量大、運距短、輸油成本低、輕油收率高等特點廣受亞洲煉廠的歡迎。其品質可以作為亞太地區(qū)各種中質和重質原油的替代品,未來甚至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qū)市場的基準原油。“從物流方面考慮,ESPO原油也較為適合山東地煉企業(yè)。”東營某煉企相關負責人馮強解釋說,“ESPO原油主要從俄羅斯遠東港口裝貨,距離山東運距相對較短。此外,俄羅斯遠東港口碼頭級別均在10萬噸級別,裝貨船型以阿芙拉船型為主,山東龍口、萊州、青島三個港口均可靠泊,卸貨較為便利。”
“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接受人民幣作為購買石油付款方式后,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的俄羅斯石油出口到中國。”馮強說。
從大區(qū)來看,中國自里海和南美進口的原油增幅較大,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35%和23%,至1330萬噸和1126萬噸。值得注意的是,3月,中國自南美進口原油543萬噸,同比和環(huán)比分別大幅增長76%和124%。
此外,中國自中東、非洲、亞太進口原油4399萬噸、1787萬噸和330萬噸,同比增長3%、9%和120%;自歐洲進口原油101萬噸,而去年同期無該地的原油進口;自北美進口原油37萬噸,同比下滑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