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jié)剛過,國外多數(shù)金融市場還仍處休市停盤的節(jié)日氣氛中,近兩周來中美貿易關系問題也相對平靜,未有熱點題材炒作出現(xiàn)。國內油脂市場卻有那么點不愉快,在上周油脂市場利多消息炒作止跌反彈后,本周已有回落傾向,尤其棕櫚油市場受季節(jié)性消費因素影響表現(xiàn)更為明顯。截至12月25日,國內沿海主要廠商一級豆油現(xiàn)貨平均價格約5150元/噸,較前一周價格有所回落,但仍高于今年最低位的12月17日的5060元/噸。12月25日當天大連地區(qū)市場一級豆油主流報價在5240元/噸、天津地區(qū)5080元/噸、日照地區(qū)5180元/噸、廣州5030元/噸左右。本月初時外媒曾有元旦前后美豆將在中國靠港的傳言,那么這對國內豆類油脂市場有何影響?
中國確實采購美豆,但還未到港
在11月底中美領導人會晤后雙方關系和緩,中國的確在12月訂購美豆,12月19日中儲糧也官宣表示已分批從美國采購大豆。因前期傳言新訂美豆或在元旦前后登陸中國港口,也令臨近月底的國內消息紛雜。船運數(shù)據(jù)顯示,12月21日一艘裝載著美國大豆的貨輪在中國青島港卸貨。這艘貨輪名為Star Laura號,此前在西雅圖港口裝69,298噸大豆,曾于11月初抵達青島外錨地。11月初這艘貨輪曾改變航向駛往韓國,不過12月份重新駛回青島港,當時依然滿載著大豆,說明當時這艘貨輪并未卸貨。因此在青島靠港的這船美豆并不意味著新訂美豆已開始沖擊國內市場。另有傳言稱因中加關系趨于緊張,目前包括在港載有加拿大豆子的十幾條船不讓卸船,倉庫封上,不讓加工,其中已知福州兩船,泰州一船。具體哪些買家采購的加豆被限制還未具體核實,但對于國內豆類油脂供過于求的格局來說影響有限。
外媒12月26日消息:據(jù)德國漢堡的行業(yè)刊物《油世界》稱,中國將在近期完成第三輪美國大豆采購。自12月1日中美元首在阿根廷達成為期90天的貿易戰(zhàn)休戰(zhàn)協(xié)議以來,中國已經(jīng)在過去兩周完成兩輪采購,累積買入大約300萬噸美國大豆。油世界預計中國將通過這三輪采購買入大約500萬噸美國大豆,數(shù)量甚至可能略微高于500萬噸。因此元旦期間,新訂的美豆船能否到港還是未知,雖然新到美豆將部分用作國儲,但若美豆開始進入國內,供應過剩的壓力仍將利空豆類油脂市場。
南美大豆將提前上市,出口量大
據(jù)分析機構Safras & Mercado公司稱,在2019/2020年度(始于2019年2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預計為7900萬噸,比2018/19年度的預期出口量8250萬噸減少約4%,因為供應減少。Safras預計當前年度巴西出口量有望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紀錄。截至12月14日,巴西大豆播種工作已完成98.8%,預計2018/2019年度巴西大豆產(chǎn)量為1.222億噸,高于早先預測的1.21億噸,部分早熟大豆進入成熟期,即將迎來收獲。截至12月19日,阿根廷2018/19年度大豆播種工作完成74%,高于一周前的6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1%。因此,市場預計巴西大豆最早一批可能在1月中旬左右進入中國市場,而阿根廷大豆播種進度略有提速也或令其提前上市,若明年第一季度南北美大豆同時向中國出口,供求失衡的現(xiàn)狀或將持續(xù)。
綜上所述,截至12月21日當周,國內豆油商業(yè)庫存已降至164萬噸,較今年歷史高位的180萬噸壓力已有緩解,但油廠開機率回升、傳統(tǒng)消費旺季市場購銷疲弱、成交量下滑、供大于求的現(xiàn)狀仍令部分買家對后市信心不足。若元旦前后美豆船未能正式靠港,從供需上來看,明年2月初過年,1月上旬終端市場包裝油開始正式為春節(jié)提貨出庫或許是油脂市場最后的回暖機會,1月中下旬巴西豆到港后將令供求差距拉大,利空國內豆類油脂市場。若元旦前后美豆船陸續(xù)靠港,那么1月上旬油脂市場的回暖預期或受限制。整體來說,年前國內外市場缺乏實質利多支撐,油脂市場或延續(xù)低位震蕩,短期連豆油1905合約或在5400元/噸一線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