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臨儲玉米進行了2019年首次拍賣,由于現貨市場糧源供應緊缺,市場對首輪拍賣成交率普遍看好,實際超過90%的成交率也驗證了這一點;底價1550元/噸的2014年產黑龍江玉米最高溢價達220元/噸,平均溢價超過50元/噸。
全國范圍的玉米現貨市場在短短兩周之內,呈現出大規(guī)模上漲走勢,政策糧拍賣已經成為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的“推進器”。那么,未來玉米現貨市場真的就“高走無憂”了嗎?筆者認為,在期現貨市場雙雙突破2000元/噸大關之后,未來一段時間玉米現貨市場雖然仍將繼續(xù)上行,但其上行空間或將相對有限。
首拍成交超過360萬噸,如果按照這個節(jié)奏,每個月流入市場的糧源將在1200萬噸以上,相當于全國玉米現貨市場整體需求量的一半以上。后期市場糧源勢必由供應緊張向寬松轉變,屆時現貨價格很難維持強勢上行的狀態(tài)。
近幾年國內玉米深加工行業(yè)產量不斷擴容,玉米現貨市場整體需求呈現良性增長態(tài)勢,玉米價格也逐步從政策市向市場化轉變。在生豬養(yǎng)殖恢復緩慢的過程中,玉米等飼料原料需求增速也注定不會太快。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在價格不斷走高的時候,更應該冷靜看待市場變化,及時調整購銷策略。